股权并购,一般是指一家公司(以下简称“收购公司”)购买另一家公司(以下简称“目标公司”)的股权,常常是以控制目标公司为交易目的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二、交易结构设计
第一步 确定收购主体
首先确定以什么主体去收购,比如说是母公司,或者是专门设立子公司,或者是成立产业并购基金等等。
比如说产业并购基金,可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,解决资金的问题。
第二步 确定收购对象
是直接收购目标公司,还是收购目标公司的母公司。
一般我们都是采用直接收购目标公司的方案,但如果直接收购目标公司有法律上的障碍,或者目标公司的股东阻碍收购。那么可以改为收购目标公司的母公司。
第三步 确定收购股权比例
高于50%,低于66.7%。股权并购的交易目的一般是要控制目标公司,所以购买股权的比例至少超过50%。该比例的优点是对收购公司的资金要求不高,且能够合并会计报表。缺点对修改章程等重大事项,没有“一票通过权”。
高于66.7%,低于100%。可以全面控制公司,但又给原股东留有一定数量的股权。一般是在需要原股东参与后续经营的情况下采用。
100%。能够对目标公司实现绝对的掌控。一般在资金充足,且无须原股东参与经营的情况下,或者收购公司与原股东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不同的情况下采用。
第四步 确定支付方式
股权支付:收购公司用自己发行的新股或者以其所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支付。股权支付的优点是不用支付现金,缺点是交易比较复杂,需要对股权进行估值。
非股权支付:指的是用货币或者非货币资产支付。货币支付是最简单的,而非货币资产支付可能需要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,同时资产还需要办理过户手续。
第五步 确定交易模式
股权转让:收购公司直接购买目标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股权。股权转让的收购资金是直接支付给目标公司股东,而不是目标公司,所以股权转让的缺点在于目标公司的实力并未增强。
增资扩股: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增资扩股。优点是资金直接打入目标公司,目标公司的实力得到了增强。但在这种模式下,收购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能达到100%,并且在相同的股权收购比例下,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。
第六步 确定资金来源
自有资金,需要收购公司有较强的实力,但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并购中,自由资金常常不能满足并购需求,这个时候就需要杠杆收购。
杠杆收购,比如说用目标公司的股权质押贷款。
这里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。假设甲公司拟收购乙公司51%的股权,但甲公司自有资金只能购买40%的股权。那么此时,甲公司可以先购买40%的股权,然后将这40%的股权质押给银行取得贷款,再购买剩下的股权。
第七步 确定交易步骤
一步到位。对于比较简单,比较小的并购常采取这种模式。
分布实施。分布实施可以有效的防范目标公司的道德风险。
虽然我们在交易前会进行尽职调查,但尽职调查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目标公司自己的披露,如果目标公司故意不披露某些潜在风险。比如说目标公司曾经给某企业进行过保证担保,一旦该债务爆发,将可能会给收购公司造成损失。
采取分布实施的交易步骤时,我们可以约定先购买一部分股权,待收购公司进入目标公司后,认为目标公司经营正常,则有权购买剩下的部分。
第八步 确定付款条件
先付款再过户或先过户再付款。选择哪种方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一方更强势,当然,在先义务者往往会要求在后义务者提供一定的履约担保。
比如说先过户再付款,目标公司可能会要求收购公司在取得股权后,同时将股权质押给目标公司的股东,用以担保后续款项的支付。
分期支付。比如说分两期支付,第一期支付后,即办理股权过户,过户完成后,在支付第二期。